刘韧于2022年9月22日为云算科技做内部演讲。由谭缘整理成文,李欣欣编辑,朱芳文审定。

一、认知篇

01 干中学,重复做。 “学”是为了“习”,学到的东西是为了下一次习的时候,做得更好。“习”,是最终实践的成果。人生只会遇见一次的事,没有必要学。只有需要重复做的事情,并且每一次都想做得更好的事情,才需要学。

教普通人有一个方法,首先教怎样看懂说明书,只要教会看说明书,很多问题就容易解决了。比如,我喜欢吃醉虾,现在很多饭店怕有传染病不卖醉虾了。我找到菜谱,告诉我家阿姨,按菜谱做醉虾,再不断给她反馈,加更多酒,咸味不够,加腐乳等等。结合这些反馈,阿姨下次再做,就好吃多了。我不做饭,但我知道怎样运用说明书。

02 学习从面对具体挑战开始。我学,是为了习,为了用到,而不是为了向别人吹牛。我决定看一本书前,会做非常多调研。

我的读书都有直接的需求,比如我要写作,就看文学书;我要做生意,就看《企业的本质》;我要建团队,就看《第五项修炼》。最近,我在看《微积分的力量》,因为我要理解高科技和编程思维。

读更多书前,最好先搞清楚什么是科学。如果你搞不清楚中医为什么不是科学,就看《历史决定论的贫困》。就像写程序的,就看对写程序真正有用的书,而不要看办公室政治。中国人说“少不看水浒,老不看三国”,有一定道理。三国教怎么黑别人,水浒教该出手就出手,都是黑帮文化。

03 在学习过程中寻找意义。 意义,是人建构出来的。我们多数都是普通人,天资一般,但不要因此看低自己,而放弃学习和努力。这就是人生,要不然怎么办呢?

有人问我,如果一只鸡,它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飞,但它就是想学飞,这样它能飞起来吗?如果无论如何都飞不了,那它学习有意义吗?我认为,还是有意义的!尼采的回答是,鸡要变成“超鸡”就可以飞了。鸡的意义,本身是构建出来的,人也是一样。积极的虚无主义,积极地去探索,享受去飞的过程,最终能飞多高,只是结果,不是目的。

对主张消极虚无主义的叔本华来讲,反正都没意义,干嘛还去学呢?但尼采会讲:尽管飞不起来,还是要试试,在试的过程中,“你”就变成了一只有意义的“鸡”了。尼采的《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》首次出版在欧洲才卖了几本……尼采临死前,写了一本自传,里面却说,我为什么这么聪明?你们为什么一定要看这本书?可他的前一本书,也才卖出几本啊!可尼采就敢这样自信。即便你是普通的一只“鸡”,只要不放弃努力,也已经飞过了自家墙头。

04 学会整理归纳。 过去,我不喜欢整理文件,下载的电影随意摆放,找文件十分困难。有一天,终于痛下决心,严格执行文件分类。自此电影各归其类,朋友来我家,想看任何类型的电影都能一目了然,找电影效率翻番。

05 重要的事情要录音。 人在接受声音信息时,会结合自己的知识背景,自动抓重点,每个人抓的重点都不一样。只有亲自整理录音,才能抓住自己要的重点。

比如我做演讲,为了今后能讲得更好,我要录下来,回去再整理,挖掘提升的机会。我第一份工作在广播电台,电台用声音传递信息,哪怕当时录音机很罕见,每个记者都会配备一台。我也因此养成了整理录音的习惯。我在整理录音时发现,实际上,声音传递的速度,比大脑反应快,就像我现在讲的信息,反应快的人能听到70%,一般人就只能听到60%。原本我以为采访已经很集中精力了,但每次回听录音,我总能发现在现场时被忽略了,别人的弦外之意和真正的本意。我做记者时,录音一定亲自整理,我会花一天时间。一句话要听4遍左右的录音,叫“扒带”,需要反复倒放,用坏了很多录音机。

06 养成建档、留存、形成文字的习惯。 凡事写文件,用录音,建档留存,找后帐。口头容易忘,无法积累提高。文字是高科技。记忆力不可靠,情感让记忆力更不可靠。

高考后,学钓鱼,纳闷那些逃脱的鱼,为何还会再来吃钩?有人告诉我,因为鱼的记忆太短,忘记了刚才的凶险。其实,人也一样,经常“好了伤疤忘了疼”。所以,书面记录很重要,文字会过滤个人记忆的误差,永远客观保留事实。我特别容易原谅别人,后来我学会了加备注,当这个人再给我发信息,一看备注,我就不理他了。

07 尽可能用模板,结构化表达。 一件事,从无到有,非常困难,但若在一定基础上修改,不仅简单,内容质量也会提升很多。

我今天的简历,是我几十年前简历的迭代。假如现在让我写简历,我一定是在“改”简历,而不是“重头写”。每次发简历,都是我根据新需求加以定制,但不会重头写起。

二、原则篇

08 注意力很贵,好友之间,更不要彼此浪费。 一件事情,尽量用一个文件、一段文字、一次讲完。多次引人注意,浪费别人注意力,必遭嫌弃。

有件事我印象很深,有一年,一位晚辈在家族群发言,将一段话能说清楚的内容,分成了二三十条微信发送。微信响了二三十声,我儿子觉得被打扰了。